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建筑行业解析: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预制装配式是建筑工业化的主要特征之一。装配式建筑主要分为由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其中预制混凝土结构(简称PC结构)是目前装配式建筑的主流。装配式建筑以六化为特征,即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应用智能化。相比于现浇建筑,具有建造速度快、受气候制约小、节省材料、节约人员配备、安全环保、构件可循环利用等优点。

与传统现浇式混凝土建筑相比,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用水节省80%,木材节省约80%,施工能耗降低约20%,建筑垃圾减少70%以上,施工周期缩短25%~30%,砌筑抹灰砂浆降低约60%。

建筑工业化起源于二战后欧洲,二战中大量房屋被毁,战后欧洲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房荒严重;同时因为战争中大量青壮年劳力死亡或残疾,劳动力严重不足,传统技工尤其缺乏,再加上传统的建筑施工效率较低,不能适应巨量的房屋需求。

虽然受到战争破坏,欧洲工业的底子依然雄厚,在战后迅速恢复并发展。充裕的水泥、钢材和工程机械被制造出来,为建筑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由此诞生了英国莱茵建筑体系、瑞典的哥腾堡公寓建筑体系、法国的卡缪大板住宅建筑、苏联的盒子结构建筑等工业化建筑体系。

到1970年代,东欧(东德、匈牙利、捷克、苏联)住宅建筑工业化水平达到50%~90%,西欧(英国、丹麦、荷兰、挪威、法国)住宅建筑工业化水平达到20%~40%。

英国钢结构建筑

英国装配式建筑占70%以上,以钢结构建筑和模块式建筑为主,形成设计、制造、供应的成套技术和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英钢联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德国钢‐木别墅

东德建筑工业化水平达到90%,以多层板式装配住宅为主,别墅等建筑为全装配式钢(木)结构,形成了江大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收到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提供的技术和研发支持,施工企业与机械设备供应商合作密切。

法国混凝土模块建筑

法国以预制混凝土结构为主,辅以少量钢结构和木结构装配式建筑,形成构造体系化、尺寸模数化、构建标准化,以焊接和螺栓连接为装配连接方式。

丹麦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丹麦受法国影响也以混凝土结构为主,政府强制要求设计模数化,形成了发达的预制构件产业,同时建筑结构件、门窗、厨卫等配件也薪酬标准化。

美国多层钢结构-美国高层钢结构

美国装配式建筑以钢-木结构别墅和钢结构公寓为主,构件通用化水平高,形成商品化供应链,建立BL质量认证制度,设置部品部件品质保证年限。

加拿大装配混凝土体育场

加拿大全装配高层混凝土

加拿大装配式建筑以剪力墙+空心楼板为主,在严寒地区混凝土装配化率高,类似于美国,构件通用化水平高,大城市以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为主,小城镇以钢或钢-木结构为主。

日本装配式混凝土

日本装配式混凝土集合住宅

日本装配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占比超过40%,多高层集合住宅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PAC)结束,工厂化水平高,同时集成装修、保温、门窗等配件。国家通过立法保证混凝土构件质量,为应对高烈度地震,装配式混凝土大量应用减震隔震技术。

综上,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和科技水平相关。完备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十分关键。政府的作用十分明显,政府采购中强制采用装配式技术。国家要选择适合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技术路线。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认证和评价制度可提升质量水平,技术基础和进步十分关键。

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我国建筑工业化尚处在初级阶段,产业链有待整合和完善,企业模式较为单一。

我国装配式大板住宅建筑过往经历和教训。以北京为例,70年代末80年初沿二环、三环建设了2000万平米高层大板房住宅,可以说轰轰烈烈,编制了《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JGJ等相关技术标准。

但是受经济水平、基础材料、技术管理等多方限制,高层大板房出现冬冷夏热、渗漏水、隔音差、维护费用高等缺陷。到90年代,因为福利房改革、商品混凝土产业大发展、建筑业模式改革、以及一系列技术问题,大板体系一下子被“判死刑”,没有给予提升发展的机会,产生20年断档期。与之对比的二战后欧洲,以持之以恒地改进、完善、提高,才有今天的成果。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提高,装配式建筑大发展成为必然。

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主观动力不足,传统现浇建筑模式成本仍低于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传统土建施工企业和操作工人在施工中(尤其是住宅建设)更熟悉现浇工艺流程。

传统现浇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对比表

2014年以来,国家、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配套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助力装配式建筑发展。

2016年12月,住建部发布《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2017年01月,住建部发布《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2017年12月,住建部发布《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2019年06月,住建部发布《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标准》。

政府给予全方位的配套产业政策(市场推广、技术标准、创新技术应用和管理体系的建立)配合有力点政策监督是装配式建筑政策落地的关键。

从2016年住建部推行的119个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来看,混凝土结构占比最大达64%,其次为装配式钢结构,占比30%。而装配式木结构由于在我国应用范围较小,占比仅有6%。

PC预制件企业受运输范围和规模成本影响,呈现高度分散:

■PC定型产品和定制产品的加工供应:以中建科技、宝业集团、上海建工为代表

■预制构件的设计、生产、安装等综合配套服务:以北京榆构、吉林亚泰集团、山东万斯达等专业化施工总承包企业为代表

钢结构上市企业较多,大多具备设计——施工一体化服务,总体呈现市场化程度高、行业集中度低、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特点

■2017年钢结构龙头企业市占率仅为2%。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截至2018年末我国拥有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的单位共510家,其中钢结构年产量达到5万吨或营业收入达到4亿元的特级资质企业仅129家。

■以精工钢构、东南网架和鸿路钢构三家老牌钢结构上市企业为例,三家企业分别于2002、2007和2011年上市,2011年以来三家企业的钢结构产量占全国钢结构产量比重震荡下行,2017年市占率分别仅为0.99%、0.71%和1.55%。

我国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宏观层面上经济转型、人口红利消失以及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的出台共同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空间巨大。

能耗低、施工效率高、绿色环保。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与传统现浇式相比,在施工周期、资源消耗、节能环保等方面占据先天优势。

政策密集出台。2014年以来,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相继出台,特别是“十三五”时期,从国家到地方政策不断加码,规划目标更为明确,补贴力度加大。

市场空间巨大。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突破7000亿元,市场空间巨大。

助力消化上游产能。预制混凝土行业的上游是钢筋、水泥、砂石骨料、建筑钢材及预制构件辅料等原材料的加工制造产业,通过发展PC预制式建筑能够拉动上游水泥等非金属建材的消费。

与发达国家建筑产业化差距大。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产业化住宅比例已达到70%以上,而中国的建筑量约为世界总量的50%,但工业化率却只有7%左右。

经济转型、人口红利消失的需要。在国内经济面临转型、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依靠劳动密集来推进的建筑产业也将逐渐失去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居民对建筑产品质量、安全性、舒适性、环保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建筑产品水平和质量将成为必然要求。

装配式建筑企业发展路径

预制混凝土和钢结构将成为我国装配式建筑企业的主要技术模式

已在发达国家的产业路径中得到印证。从成熟发达国家的产业路径来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是被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装配式建造模式(美国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为主,英国、瑞典等欧洲国家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主,钢结构和木结构为辅)。

受国家政策引导和我国产业结构影响。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且我国有着良好的钢铁和混凝土工业基础。

由技术模式自身的特点决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成本较低,适合量大面广的多层、小高层办公楼、住宅建筑;钢结构建造成本略高,但抗震性良好,适合高层,特别是超高层;木结构建造成本最高,设计规范限制较多,难以大规模应用,只适用于部分豪华低层建筑。

具有总包全产业链模式的企业将更加受益

在装配式建筑大力推广的初期,行业分工尚未形成,工程总包全产业链模式可以实现设计咨询、构件生产和建筑施工等环节的整合,形成更为强力的产业壁垒,中间环节成本的降低也可弥补构件成本的劣势。因此,具有工程总包全产业链模式的企业将会在未来装配式建筑高速发展的阶段最为受益。

率先完善区域布局的龙头企业有望具备一定的资源属性

单个构件厂的盈利模式较为单一,长期保持高毛利率运营难度较大。但是,考虑到装配式构件的经济运输半径大约在150-200km以内,而重点推进地区周边的可用于建厂的剩余土地较为稀缺,且环保要求严格,提前完成主要地区构件厂区布局的企业将获得先机,其下属构件厂网络有望获得稀缺性资源溢价。

构件厂属于重资产投资,因此水泥企业与施工、总包企业更适合在相关领域提前布局。

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