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谈双减:真正的素质教育 不怕科学的考试

【无忧购】

  3月8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当天,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学校校长刘希娅,走上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接受记者视频连线采访。

  现场,有记者向她提问,“双减”工作之下,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一线教育的校长,如何缓解家长们的教育焦虑?

  刘希娅回答道,“双减”的确让孩子们有了更多时间回归大自然,到图书馆、博物馆、运动场。然而,有家长们担心考试、担心升学,十分焦虑。

  作为一名奋战在教育工作一线的校长,在刘希娅看来,“双减”减的不是成绩,不是质量,而是通过小切口系统重构教育生态,真正地融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回归教育本质,重构教育新的认识和系统,提升孩子的成长质量。

  过往的教育经历,让刘希娅感触颇深。她在现场回顾起了十几年前的一场“减负”行动。

  刘希娅告诉大家,她所在的学校曾在十几年前深入推进“减负提质”素质教育时,也同样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阻力。在反复论证和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带着一时不被理解的心酸和压力对她说:“校长,我们真是为孩子们好,可千万不能放弃!”

  “我们没有放弃。因为我们深刻地理解,减负是为了更好地提质增效,真正的教育不应该依赖刷题与时间的堆砌,真正的素质教育也不怕科学的考试。”

  学校减负了,成绩怎么办?面对这样的问题,刘希娅给出了自己的回答:那就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刘希娅认为,孩子们抗拒的往往不是学习内容,而是学习方式。多年来,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过程是有意义、有意思,她所在的学校系统实施了“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主题学校文化,减少被动的灌输管控,增加主动、互动、理解、实践性学习。给孩子们提供的每一道题,每一份教学设计,都经过精心论证,让专业而扎实的校本教研成为孩子们减负与提质之间的重要杠杆。

  通过一系列创新设计,渐渐地,孩子们用70%的时间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30%的时间可以用于200个社团和500个专题活动课程。这是刘希娅在减负工作上交出的一份成绩单。尽管学习负担降低了,但孩子们的成绩在连续多年的各级质量检测中都名列前茅。

  借此机会,刘希娅分享了自己从教30年的一点体会: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如果用同样的要求、同样的成长路径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去要求他们,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就是要有因材施教的策略和有教无类的情怀,不辜负每一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一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这应该是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也应该是社会与家长们的理性共识。

  红星新闻记者 杨雨奇 张炎良 北京报道

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