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削的意思(剥削的另类解读)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狂人日记》

“我打开地理书看,这书里没有时间,方方正正的每页上都写着”共赢发展“四个字。我左右看不明白,细细再读,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剥削”!

剥削这个词,目前已经不那么常见了,因为没有任何人,愿意被别人说自己剥削他人,剥削是一个很彻底的贬义词。但贬义词不会因为少人喜欢就消失掉,就如同剥削一样,虽然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剥削他人,但历史事实和地理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社会存在一天,剥削就会存在一天,只有社会消失了,剥削才会消失。

原因很简单,因为剥削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条件。虽然我曾经说过分工与分配是社会存在的基石,但对应于分工与分配同时存在的,那就是剥削。

回顾历史容易看到,在数千年人类历史过程中,总容易看到有权力的人对没有权力的人的剥削,也容易看到有资金的人对无资金的人的剥削。虽然方式和社会体现多种多样,但都回避不了一条,那就是掌握分配权与分工权的人,对分配对象的剥削。

而在经济学领域,土地租金、利息这二者是权力和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和演化,都改变不了权力和资本对劳动剥削的客观现实。

只是伴随社会发展,统治者会用更文明的方式,也会用更复杂的安排,让劳动者感受不到自己被剥削的客观现实。当然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绝大部分的劳动者都既是劳动者也是剥削者,也就是在自己付出劳动的时候,也同时依靠他人的劳动获得收益或者幸福。当然在经济学中,会用等价交换这个名词来掩盖剥削的本质,实际上,只要社会存在着就不会存在所谓的完全公平的等价交换,交换过程中总会有相对剩余的一方,只是这一点,被西方经济学用比较优势理论给合理的掩盖掉了。

扩展到世界经济的角度,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剥削关系,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国际贸易中,逆差国是对顺差国的剥削,一个国家最理想的状态并不是贸易顺差,而是贸易平衡,也就是我提供多少商品给世界,同时也向世界进口同等价值的商品,这才符合国际贸易中的等价交换原理,但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国家长期处于顺差国地位比如中国日本俄罗斯,也总有一些国长期处于逆差国地位比如美国英国法国,由于当前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为美元,美英法等逆差国可以通过货币贬值的方式,光明正大地剥削顺差国的财产。

同时,从分工的角度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是远远低于社会生产过程中公平的价格的,由于科技和专利等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所以从国际分工角度,掌握先进科技的国家和掌握资本积累的国家,是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的。而我国受益于40余年改革开放的积累,目前也正已经出现把一部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这个过程中,我国也逐渐从被剥削者的身份向剥削者身份转化。

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